目前造成炉顶泄漏、热损失大的原因主要是保温密封结构的设计不合理,传统的施工工艺难以补偿和适应锅炉运行中所造成的炉顶泄漏问题。而保温与密封是两个紧密相边的问题,要保温就必须有良好的密封结构作保障,因有裂缝就有对流,有对流就有热量传递。所以造成炉顶泄漏的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:
(1)炉顶大面积处的裂缝、冒口的原因主要是:顶棚大面积的混凝土整体浇注不合理,当浇注的混凝土受热后,在高温状态下热膨胀至大,当温度降低后又收缩,在这种收缩与膨胀交替过程中,混凝土会开裂,于是一个整体的混凝土会分裂成若干板块(因沸腾炉启停是急热急冷,加上图赶生产任务,忽略了正常的锅炉保养程序)。在裂缝之间就有了高温烟灰与空气的流动与冲刷,炉膛漏风系数增大,当炉膛的正压加大的同时,高温烟灰更严重冲刷并扩大各板块之间的裂缝,于是在炉膛内的火焰与烟灰的日益冲刷下,裂缝之间的小块会脱落掉下,形成大的裂口,造成炉顶裂缝、冒口的现象。形成的裂缝、冒口在运行中或短期内是很难修复的。
(2)顶棚与前墙、侧墙之间的裂缝主要原因是因两者这间的相对位移造成的,因顶棚层是架于顶棚管上的,在冷态时,两者紧密相连,但当锅炉运行时,各部件温度升高,因各部件材料不同,其膨胀系数也不同,使得各部件的膨胀也不同,而产生相对位移。因而顶棚管往上位移量比前墙、侧墙等立墙的向上的位移要大(在冷态与运行过程中我们用一简单的测量装置测试对比,发现两者相对位移达20mm以上)。而是在其搭接这一薄弱之处就会产生裂缝。简单的石棉绳迷宫设置解决不了这种热膨胀相对位移的补偿问题,因石棉绳的回弹能力差,其补偿有限,且在高温状态下易脆化,因而这种现象在锅炉运行中是一个易出现又棘手的问题。
(3)穿顶管(过热器)冒口问题原因也是热膨胀与相对位移造成的。因顶棚层是往上移,而过热器管束是往下移动,两者之间的位移达20 mm以上,再加上过热器管还有一个管径的径向热膨胀问题。
这三种原因使得过热器管处易出现以上问题,且问题也是严重的。
我公司的炉顶立体动态柔性密封区别于传统的炉顶密封工艺,不仅遵循热力学的原理,采用合理的密封与补偿结构(将原设计的传统刚性密封结构改为柔性结构,做好相对位移的补偿措施等),材料采用进口的密封胶应选用欧美地区进口的优质高温粘合剂,具有高度稳定性,与陶瓷纤维之间有良好的亲和力,其抗温能力≥00℃10,抗折粘结强度>4.0MPa,且无需加热在常温下即可固化;采用有超长纤维的高强度耐高温陶瓷纤维,陶瓷纤维丝长:>200㎜,,抗拉强度为≥80Kpa,密度为≥128Kg/m3,其耐热温度≥1260℃,化学成分:Al2O3+SiO2大于97%,能够保证动态地吸收调整锅炉必然发生地膨胀,能随着锅炉漏风漏灰部位地膨胀而适当地膨胀以堵住漏源。

高品质的材料和柔性密封技术是前提,良好的施工工艺保证是公司良性发展的基础:
1)工作面清理除锈后,正式进行密封施工时,再次清扫工作面污染灰尘后,采用高温纤维粘合剂粘合陶瓷纤维,要求一般至少铺设3层,陶瓷纤维密封层与被密封表面(包括金属管壁、金属密封板与其它锅炉原始密封层)之间必须均匀涂抹纤维粘合剂,厚度一致,在其侧面接缝处同样涂抹纤维粘合剂。对膨胀量较大的部位,根据膨胀情况增加层数。
2)对于膨胀量较大的泄漏部位(如前交叉等部位)在铺设一层陶瓷纤维后先铺设一层镍铬锰软网,再在其上铺设其余的陶瓷纤维密封层。
3)穿墙管高度方向及水平部位的密封延展,要求完全覆盖原金属密封盒。
4)前交叉部位的密封施工,为了保证施工质量,必须采取内外全包覆型式。在前交叉的内部加一层镍铬锰软网以增强整体密封层强度。
5)在陶瓷纤维外表面铺设菱形不锈钢网一层,其作用为防止密封面遭受热冲击而增加钢性强度。钢网以完全覆盖陶瓷纤维密封层为准。
6)所铺设的钢网穿过钩钉,采用方型逆止卡片、圆形垫片固定钢网于钩钉之上,压紧密封层,并将圆形垫片焊接在钩钉上以紧固密封层。钢网之间采用不锈钢连接环连接。
7)在管排的高度方向上用不锈钢丝将每根管子与其外部钢网捆扎牢固。对管间距大于50㎜处用钢丝穿过管间将外部钢网捆扎牢固。
8)根据工期要求,投标方按工作面提出合理的验收节点。
以上技术目前我公司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大电厂,得到一致好评!
1)工作面清理除锈后,正式进行密封施工时,再次清扫工作面污染灰尘后,采用高温纤维粘合剂粘合陶瓷纤维,要求一般至少铺设3层,陶瓷纤维密封层与被密封表面(包括金属管壁、金属密封板与其它锅炉原始密封层)之间必须均匀涂抹纤维粘合剂,厚度一致,在其侧面接缝处同样涂抹纤维粘合剂。对膨胀量较大的部位,根据膨胀情况增加层数。
2)对于膨胀量较大的泄漏部位(如前交叉等部位)在铺设一层陶瓷纤维后先铺设一层镍铬锰软网,再在其上铺设其余的陶瓷纤维密封层。
3)穿墙管高度方向及水平部位的密封延展,要求完全覆盖原金属密封盒。
4)前交叉部位的密封施工,为了保证施工质量,必须采取内外全包覆型式。在前交叉的内部加一层镍铬锰软网以增强整体密封层强度。
5)在陶瓷纤维外表面铺设菱形不锈钢网一层,其作用为防止密封面遭受热冲击而增加钢性强度。钢网以完全覆盖陶瓷纤维密封层为准。
6)所铺设的钢网穿过钩钉,采用方型逆止卡片、圆形垫片固定钢网于钩钉之上,压紧密封层,并将圆形垫片焊接在钩钉上以紧固密封层。钢网之间采用不锈钢连接环连接。
7)在管排的高度方向上用不锈钢丝将每根管子与其外部钢网捆扎牢固。对管间距大于50㎜处用钢丝穿过管间将外部钢网捆扎牢固。
8)根据工期要求,投标方按工作面提出合理的验收节点。
以上技术目前我公司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大电厂,得到一致好评!
